运城市商务局等12部门关于印发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商务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商建〔2025〕4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运城市商务局   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运城市财政局

  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运城市交通运输局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   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运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国家税务总局运城市税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运城监管分局  运城市邮政管理局

  2025年6月20日


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商务厅等11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商建〔2025〕41号)要求,完善我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现代供应链为牵引,以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健全城乡流通网络,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到2027年,基本建成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全市培育1家省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明显增强;全市县域商业发展水平全部达到基本型以上,70%的县达到增强型以上,培育1个左右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打造3个左右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打造1条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典型步行街;持续培育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全市废旧家电回收量年均增长15%以上;申报评定一批省级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城市商业空间更加丰富、业态形式更加多样,城市品质和吸引力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1.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为抓手,推动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督促指导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县(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县域商业流通体系,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激发农村消费活力。力争到2025年底,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有便利店的格局。组织符合条件的试点县(市)积极申报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我市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广“智慧农产品市场”运营模式,完善冷藏保鲜、加工配送、交易结算等设施设备,打造交易规模大、管理规范、辐射面广、公益性强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增强农产品集散和区域辐射能力。支持农村三级物流体系项目建设,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物流集中配送中心等建设项目,提升设施环境,丰富业态种类,满足和丰富市民多样化购物体验。发展生鲜电商、连锁菜店,完善城市分拨仓、社区前置仓等冷链设施,提高同城配送能力。(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实施一批农产品重点品类冷链物流服务、产地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优化完善《运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方案》,招引一批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分级分拣、清洗加工、包装存储、生鲜电商等领域领军企业,将基地打造集产品交易、智慧保鲜、产销对接、跨境电商运输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物流园。支持商贸、电商、农产品流通等企业向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建设产地集配中心、仓储设施等流通基础设施,提升产地分拣、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产地直销能力,增强农产品错峰上市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全年提升电商运营中心1个。(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4.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县域邮政、供销社、电商、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积极推广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全年新建提升仓储或配送中心2个。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节点和运力,进一步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物流设施共享共用,支持客运站、供销基层网点、邮政网点等拓展物流服务功能,实现站点共建、运力共用、服务共享。继续实施农产品上行快件补助政策,降低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e镇升级版,不断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持续打造农产品网销品牌,开展助农直播活动,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开展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增加农业产业附加价值。开展“星乡村”、“星农人”培育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壮大。(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城市商业效能

  6.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网络。以省级步行街、重点商圈、大型零售企业等城市商业载体为重点,在软硬件改造、数字化转型、招商项目落地等方面加力支持,推动街区业态提档升级,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引领消费潮流时尚。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便民商业中心,丰富便利店、菜市场等基本保障类业态,以及娱乐、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加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市商务局负责)

  7.健全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抓住重点城市和关键环节,织牢织密应急保供网络,健全国家、省、市、县4级保供队伍,指导各县更新保供队伍名录,掌握各层级保供企业队伍,完善自动触发、平急转换、联保联供、分级储备等机制,增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企业储备一定量的肉类蔬菜,确保肉类蔬菜品质。制定市级猪肉储备管理办法,平抑猪肉价格大幅度波动,保障市民日常消费和满足应急需求,维护市场稳定。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加强产销对接,建立覆盖重点农贸批发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的产销衔接体系。强化监测预警,加强货源组织对接,畅通城际“主动脉”与城内“微循环”。(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商贸流通创新提质

  8.推动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鼓励我市服装、小商品等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商品集散、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通过购物中心化、商业街区化等方式,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商业模式。依托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强与文旅休闲、创意体验等融合发展。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增加市场的活力。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直播带货、AR技术等新模式、新技术,从传统营销模式向新型营销模式转变,提高市场的吸引力。(市商务局负责)

  9.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技术赋能等方式,改造传统零售门店,提高市场分析、进销存管理水平。加快零售业创新,发展“小专精”的精品店、仓储会员店、品牌折扣店等。整合线上平台、线下商超和物流站点,发展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开展“一店一策”改造,对接优质运营商和品牌,引入首店、首发商品和旗舰店,拓展时尚化、主题化、智慧化消费场景,提高商业设施运营效能。(市商务局负责)

  (四)大力推广绿色智能物流

  10.推进物流标准化。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周转箱(筐)等标准化物流载具,支持企业开展物流设施适配性改造,促进物流各环节标准化衔接,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积极推广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I),促进物流链数据互通。(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大力发展智慧绿色物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应用智能立体库和自动分拣、码垛机等智能物流设备,提高存储、装卸、周转效率。完善城市末端智能配送设施,支持物流快递企业改造升级快递驿站,推广应用自助提货柜、智能快件箱(信包箱)以及数字化门禁系统和智能灯条技术,实现24小时无人自助取件。(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健全城乡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更新分拣、打包等设施设备,提高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中转和集散效率,建设多元回收、集中分拣拆解、无害化储运处理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引导销售主体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交旧换新服务,开展规范化回收利用。鼓励公共机构在废旧物资分类回收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推动有条件的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回收。(市商务局负责)

  (五)优化商贸流通发展方式

  13.培育供应链领军企业。围绕我市省级重点产业链以及大宗商品、消费品、农产品、食品等领域,培育一批统筹能力强、协同水平高的供应链领军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通过包采包销、产能托管、运输配送等向上下游延伸服务,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提高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鼓励企业基于产销大数据打造数字供应链平台,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与需求变化,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性,优化库存管理与采购策略,促进降本增效。支持供应链企业联合上下游,加强产供销储运一体化运营服务,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强商贸流通数字技术应用。积极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发挥数据整合优势,依托客流、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打造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推送和动态反馈的消费生态,推动商圈业态优化、活动策划、品牌引进等重要决策更加高效准确,优化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购物体验。发挥数字引导生产作用,开展消费趋势分析和预测,为消费品制造、农业生产等提供信息支持,发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打造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商贸流通领域国际合作

  15.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与上下游企业协同“走出去”,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探索推进“专业镇(开发区)+现代物流+通关便利化”模式,扩大我市制造业优势产品出口。支持商贸流通、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企业高质量推进海外仓储设施、海外物流中心建设。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港口、航运、物流等企业战略合作,推进贸港航一体化发展。(市商务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国内外商品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衔接,鼓励内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建立我市内外贸一体化重点联系企业库,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组织外贸企业参加消博会、进博会、数贸会等国内大型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桥梁,拓宽企业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商务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本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定期跟踪掌握各有关部门政策措施推动落实情况,强化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简化和取消流通领域行政审批手续,探索建立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落实税收金融支持政策。按规定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严格落实连锁企业依法登记政策,符合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按规定申请总分机构增值税汇总纳税。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供应链中小微流通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运城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试点建设。积极申报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作用,支持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培育现代流通骨干企业,推动城乡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市商务局负责)

  (四)科学规划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商贸流通设施用地或空间需求。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等要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重点工程.pdf

附件: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重点工程_00.png

订阅标签:      商务 运城市 实施方案 其他 商贸
                        该类型已订阅

拨打助企热线

免费获取一对一政策申报建议服务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 【科小申报】认定成功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3万元
    奖励3万元 资质认定
    立即评测
  • 【忻州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申报
    立即评测
  • 【长治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申报
    省级20万元 市级10万元
    立即评测

客服电话

固定电话:

手机号码:130 9907 7097 139 3512 8636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在线QQ

QQ咨询

需求提交